《鱿鱼游戏》第一季凭借对人性和社会的极致讽刺及荒诞游戏设定,创下奈飞史上非英语原创剧最高收视纪录。紧接第二季也延续了热度,创下奈飞剧集首周收视率最高纪录。由于第三季承接了前作的悬念,观众的期待值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然而,观众对《鱿鱼游戏》第三季的评价呈现出褒贬不一的局面。美国影视剧评分网站烂番茄的“番茄指数”(影评人评分)为83%,但“爆米花指数”(观众评分)却仅为51%。这与第一季分别高达95%的“番茄指数”和84%的“爆米花指数”相比相去甚远。这表明,近一半观众对该季剧集感到失望。另外,英国《卫报》还指出,尽管第三季的残酷与暴力程度进一步升级,但原本引人深思的社会讽刺元素却明显减少,使整部剧更像“视觉刺激”而非“思想冲击”。
人性主题一直是《鱿鱼游戏》系列的核心表达之一,讽刺人性中的暴力、贪婪、自私的同时,也试图守护人性的微光。但在全球资本与平台压力下,《鱿鱼游戏》似乎也难逃“商业续作陷阱”,在试图扩大受众群体、强化视觉冲击力的过程中,逐渐迷失了原有的思想深度。
另外,如果想让观众获得沉浸式观看体验,剧组在选角方面应更加严谨。笔者认为,从第二季开始,部分演员略显稚嫩的演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剧的整体质感。其次,该剧主角在第三季中人设愈加模糊,行为动机缺乏说服力,观众很难与之产生共鸣。而剧中黄俊昊一角侦察真相的情节也遭受质疑,不仅未能推动主线发展,反而拖慢节奏,消耗观众的耐心。
